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劉珂珂)近日,在山東戰“疫”和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實施的關鍵時刻,依托濟南大學建設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山東數據與應用中心(以下稱“高分山東中心”),充分發揮數據優勢、技術優勢和平臺優勢,聯合高分煙臺分中心和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高分產業聯盟單位,對重點區域企業復工復產和冬小麥長勢概況遙感衛星數據進行遙感解譯,為部門決策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高分山東中心”濟南大學負責人董吉文教授介紹,“高分山東中心”煙臺分中心利用多源衛星遙感數據,對青島西海岸工業園區復工情況進行了遙感解譯分析,分別選取停工前的2020年1月19日衛星數據和復工期間的2020年2月20日衛星數據進行處理比對,以熱圖形式顯示了復工后和停工前的示意圖。從衛星數據解譯結果可以看出,青島工業園區復工后與停工前差異較小,基本達到停工前規模。
董吉文教授表示,山東省是我國冬小麥主產區,為了及時給相關部門指導農業發展提供科學支撐,“高分山東中心”聯合高分產業聯盟單位——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山東省農業遙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了冬小麥遙感監測專題解譯。基于衛星遙感數據分析,2020年2月山東省小麥長勢與2019年同期相比總體較好,其中濟寧南部、聊城南部、德州北部、淄博北部趨勢明顯,分析結果對于指導山東省冬小麥耕作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悉,“高分山東中心”于2016年12月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批復建設,數據中心設在濟南大學。
媒體鏈接:濟南大學:衛星遙感助力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