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濟南大學梁山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
本報通訊員 劉珂珂 陳敏 本報記者 王桂利
2019年,濟南大學共建協作動作頻繁: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簽署了研究所共建協議;濟南大學山東龍山綠色經濟研究中心正式成為CTTI來源智庫;19個項目獲批濟南市《關于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和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政策(試行)》支持項目名單,共獲得濟南市財政支持1480萬元;濟南大學梁山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
這是濟南大學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服務社會的一個個縮影。近年來,濟南大學制訂出臺了《濟南大學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行動方案》《關于深化產教融合 提升服務企業水平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進一步深化服務社會工作,做好產學研融合這篇“大文章”。
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智庫
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是高校的使命與責任,濟南大學積極調整專業方向,努力構建與山東“十強”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特色專業體系。2018年以來,山東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專業(群)5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對接產業類協同創新中心1個,入選教育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建設單位。
濟南大學山東龍山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開展與綠色經濟相關的發展戰略研究、政策研究、決策咨詢研究,推出了一批具有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效能的研究成果,為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模式轉型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和咨詢服務。2019年,濟南大學山東龍山綠色經濟研究中心,通過評審正式成為CTTI來源智庫,這是山東省屬高校唯一入選的智庫機構。
融入“政產學研金服用”
濟南大學堅持立足八大發展戰略需求,全面融入“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體系,推動建立高度集成、開放共享、跨學科的高水平研究平臺。目前,學校獲批濟南市唯一一家省級大學科技園,與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合作成立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中心、與北京中科華數信息科技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濟南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與山東省地礦局合作成立了山東省清潔能源研究院
校企共建合作與創新平臺。與中國建材集團等10余家大型企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山東金城醫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事業單位共建產學研基地;與恒基偉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30家企事業單位共建校企合作研究中心;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建、參與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6個:國家氟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山東省工業陶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
服務省會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日前,濟南市公布了2019年《關于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和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政策(試行)》(簡稱“高校20條”)支持項目名單,濟南大學有19個項目獲批,共獲得濟南市財政支持1480萬元,獲批資助項目數居省屬高校、科研院所首位。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在服務省會經濟發展中,濟南大學做好校地融合發展戰略,成立了服務濟南辦公室,制訂了《服務濟南行動計劃》。與濟南市共建了“濟南文化研究院”“濟南文化軟實力研究基地”等平臺,為濟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市中區開展校地合作人才合作,成立“市中區-濟南大學專家智庫”,選聘“濟南大學產業教授”,設立7家“實踐教學基地”。
為更加精準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濟南大學推出了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舉措,助推我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濟南大學通過共建研究院,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要素在縣域經濟社會中有效集聚,促進縣域“雙招雙引”工作落實,努力產出一流科研成果,將研究院打造為服務縣域創新發展的“孵化器”,實現高校支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地方助推高校發展的共贏局面。2019年12月,濟南大學梁山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
媒體鏈接:濟大產學研轉向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