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文學院廣電1501班團支部書記、2019屆畢業生劉海培自疫情發生以來在網上自發組織了一支“不要紅包”志愿者團隊,先后救助武漢非新冠病人170人。3月16日,鳳凰網財經《封面》抗“疫”特別節目《我在武漢》予以報道。
據悉,劉海培組織的“不要紅包”團隊在疫情期間主要負責非新冠病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并為他們提供醫療信息的幫助。他們根據病情將團隊分為慢性病、急性病、血液透析類、腫瘤癌癥類、兒童孕婦類等五組,以便幫助非新冠肺炎患者聯系醫療資源,使其得到有效救治。截止目前,已有170余人通過他們的幫助得到及時救治,其中95%都來自武漢地區。
劉海培在接受采訪中說,最開始她是通過微博、朋友圈找朋友搜集信息,完全沒有想到會發展到今天。現在團隊里大都是線上的伙伴,他們都是“95后”,也都有各自的學業或者工作,大家不經意間就走到了今天。雖然現在做不到資源調配的事情,但是起碼可以把他們小的聲音匯集在一起。她說,最終這些患者能成功接受救治,不能說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志愿團體的作用,但又離不開每一個人和志愿團體的轉發和關注,大概這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她表示,團隊里這些“95后”都是對社會時事有一定關注,都是非常人文、人道、人本的一群人,因此當大家看到個體求助時就不自覺的想要提供幫助。等到疫情過去,醫療資源恢復正常的時候,他們也將回歸到各自的生活中。
自疫情發生以來,文學院團員青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展示了當代青年人的責任和擔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說道,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文學院團委也將繼續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李清蟬 編輯:張偉 編審:叢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