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學校教務處和學院黨委關于做好確保疫情防控“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整體工作部署、提升教師線上教學能力,2020年3月3日下午2點,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全體教師使用QQ群以“屏幕分享+語音+視頻”的形式進行了“一周在線課程經驗分享”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是“疫情下在線課程建設”活動之一,是基于對自2月24號開學以來一周線上教學工作的總結,為全院教師提供經驗交流的平臺。研討會開始后,楊昭寧院長首先介紹了目前學院在線教學情況,從學院方面對如何保證在線課程的順利進行做了統一部署。牛瑞斌書記對學院疫情期間的防疫工作做了部署,并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和在線課程授課。研討會邀請了8位老師(宋旭紅、張素玲、于麗琴、宿淑華、唐本鈺、王榮、馮晶、楊鵬)對過去一周在線課程的建設方法與心得進行了分享。林豐勛教授向全體教師解讀了學院關于保證在線課程實施的學院督導方案。研討會由李開云院長助理主持。
線上教學有“章”可循、見招拆招、教學相長
八位主講教師結合自己開展在線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課程定位、學情分析、在線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與反饋、直播工具和智慧教學工具的選用等方面,分享了在線教學經驗,提出了在線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可采取的措施。
宋旭紅教授詳細介紹了如何將傳統課堂中采用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有效的應用到在線教學課堂中,并特別強調教師應該著重加強對學生在線合作學習的監督并及時反饋。
張素玲教授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各位老師分享了在線授課的基本思路、線上教學工具的使用、線上教學設計等,以及目前上課的基本的感受(反饋更及時,互動更方便,課前準備要充分)、目前在線課程存在的可能問題(學生工具使用問題、學生學不學的問題、學生學習差異問題和特殊情況處理問題)等,張教授這種系統有序的梳理使得全院教師更加清楚了解目前在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于麗琴教授以QQ語音形式分享了自己上《人格心理學》這門課程中的心得。于教授特別提到線上教學設計的重要性,教學設計要有前測和后測,注重課程目標導向,拆分課程知識點,每一個知識點10分鐘左右,并且要重視線上督導以及過程評價等。
楊鵬副教授采用QQ語音的方式從在線教學的五個方面進行了分享,楊老師特別提到從后臺數據發現65%的學生使用手機進行課程在線學習,由此提出學生學習時的狀態需要監控。楊老師認為在線課程最好要圍繞著“讓學生解決什么問題”來展開,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查閱材料,減少學生單純的看視頻的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另外,楊老師認為線上教學更要注意做好與學生的交流與答疑,挑選個別學生的好問題錄制集中答疑,既給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又能夠節約教師時間,做好隱形班級榜樣。
宿淑華副教授分享了《發展心理學》這門課程的在線教學方法。宿老師提到了該門課程團隊在開課前進行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的調整,特別介紹了如何結合疫情防控等將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愛國教育等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這門課程中,為學院其他教師在線課程內容的調整提供了新思路。
唐本鈺副教授以《網絡教學中的空間管理》為題,提出如何利用教育學與心理學中“鳥籠效應、鯰魚效應”“登門檻效應”和“建立時空間坐標”四個方面提高在線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建立網絡教學的生態空間。
王榮副教授分享了疫情時期《心理學專業外語》網課的心得體會,對比了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在“自主性、互動性和主體性”三個方面的優缺點,并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在線教學來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王老師提出未來課程要充分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做到“隨時、隨地、實時、實地”的呼應與融合。
馮晶老師提到要“走在學生前面”,提前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和多種授課預案,盡量采用自己熟悉的教學軟件進行授課,靈活應對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教學問題,并且”要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此在線學習的機會,教師學會放手。此外,馮老師將“中醫智慧帶你解讀瘟與疫”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給疫情期間的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教學內容,緩解疫情期間學生的焦慮與壓力。
線上督導有規可守、有序可依
為應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我院的本科教學已按教學計劃以線上方式準時順利開課。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和學校關于《濟南大學關于加強2020年春季學期本科線上教學保障的通知》要求,為保證我院后續線上教學質量,切實做好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質量的保障工作,學院成立了以楊昭寧院長為組長的線上教學督導領導小組。學院教學督導委員會主任林豐勛教授起草制定了《教心學院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專項督導工作方案》,并在此次研討會上與全院老師進行了交流溝通。該方案在不增加授課教師額外教學負擔的同時,保證學院能夠及時了解本院線上教學基本情況、教師的授課質量以及教學效果,以確保疫情期間我院所有在線課程的順利實施。
此次研討會歷時3個半小時,全院教師進行了充分交流,對在線授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老師們紛紛表示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借助此次疫情期間在線學習的機會充分挖掘在線學習的優點,使得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并為后續課程建設做好準備。
撰稿:李開云、呂春苗 編輯:張偉 編審:叢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