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25來源:化學化工學院,教務處 瀏覽量:
4月22日,化學化工學院舉辦“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與未來”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學校教務處處長陳貞翔教授主講,學院黨委書記賀銘主持,學院全體教職工近200人參加講座。
陳貞翔以生動詳實的講解,回顧了人工智能從1950年萌芽至今的蓬勃發展歷程。他指出,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算法”與“數據”,并通過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生成對抗等不同模式,使機器具備感知、思考與決策能力。在應用展示環節,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案例,展現了生成式AI和綜合式AI在交通、軍事、工業、教育、實驗與數據處理等領域的廣泛應用。AI技術正逐步改變傳統模式,為日常生活、科研與教學提供高效支持。針對當前熱門的“大模型”技術,陳貞翔現場演示了其在內容創作、日常辦公等場景的實踐運用,并特別指出本地化部署大模型的優勢。最后,他就AI是否會取代人類崗位、如何利用AI技術持續創新等問題,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與展望。
同時,陳貞翔從文件制度出臺、課程體系構建、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轉型升級、數字氛圍營造等方面介紹了學校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一系列實踐與探索,以及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專題講座結束后,陳貞翔與學院教師代表進行了教學工作座談交流。他結合學院本科教學實際情況,針對如何找到人工智能與專業建設的切入點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與會教師圍繞AI賦能實驗教學、智慧課程建設、師范生技能與AI技術結合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為學院未來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寶貴參考。
賀銘在總結中提出,當前本科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師如何適應人工智能環境,優化課堂教學。他指出,“人工智能+”課程建設是未來教學創新的重要渠道,全體教師應緊跟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趨勢,主動探索AI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推動專業的轉型升級。
此次講座不僅加強了教師的數字理論素養,更為學院探索數字教育新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學院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人工智能領域專家的協作,加快推進AI相關課程建設,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助力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撰稿:管雅荻 編輯:趙華磊 編審: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