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政法學院青龍山學術論壇舉行。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鎖利銘教授作了題為《制度性集體行動框架與中國區域治理研究》的學術報告及國家社科基金申報經驗分享。報告會由社科處處長、政法學院院長高功敬主持,政法學院師生共計60余人參加。

在學術報告部分,鎖利銘教授介紹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理論觀察,指出要從現實推動和政策觀察角度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從戰略布局、政策文件和實施意見中挖掘出多類主體共同實施一項任務的特點。隨后,鎖利銘教授介紹了合作治理的集體行動視角(ICA)理論來源,講授了區域協調發展與制度性行動的概念關系,從多重非合作困境、理解多重困境、困境整合機制和合作結構形成四個方面詳細講述了制度集體行動框架的基本邏輯。最后,鎖利銘教授就制度性集體行動的獨特性、對府際關系的認識重塑和城市群協同發展中地方政府復雜競合關系的路徑選擇進行了深入闡述。
在國家社科基金申報經驗分享部分,鎖利銘教授結合自己的申報經歷,介紹了逐步實現國家級項目立項由青年項目到重大項目的演進過程,從學科特征、時代特征、創新困境和分解困境四個方面分析了社科基金的破題思路,提出從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理論、平臺集成、機制協同、政策整合和制度創新五大核心問題優化課題的拆解路徑。鎖利銘教授建議青年學者要在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時區分自己的研究問題、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在申報書撰寫過程中要厘清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即要告訴審閱者研究內容之間的內部邏輯,并給出了具體研究方法部分的寫作要點。最后,鎖教授表達了對參會學者社科基金成功申報的美好祝愿。
講座結束后,高功敬做總結發言,他向鎖利銘教授表達了誠摯的感謝。鎖教授對學術研究的熱情執著充分感染了在座師生,報告內容對于師生如何凝練社會問題、把個人關注與重大時代議題相結合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鎖教授的親身經歷和對社科基金的申報要點解讀為青年教師項目申報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本次報告作為政法學院青龍山學術論壇的重要活動內容,讓師生對于區域治理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有效拓展了研究視野。國家社科基金申報的點撥輔導,對于青年教師明確研究選題并展開論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鎖利銘,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府發展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計算社會科學實驗室主任;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城市管理專委會副主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社會計算與社會智能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治理學術委員會委員、成都金沙智庫特邀專家等,曾在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掛職。研究方向為大都市區治理、政府治理與改革、區域治理與公共政策以及國家安全等。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及地方委托項目30余項,在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Urban Affair Review、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以及《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90余篇,擔任40多家中外知名刊物的編委或審稿人。
撰稿:朱麗敏 編輯:趙華磊 編審: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