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水利與環境學院舉辦了“百川講壇”第十四期學術講座,本期講座邀請到英國樸茨茅斯大學Pierre Failler教授做學術報告,報告題目為“全球藍色經濟政策中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 Within Blue Economy Policies Throughout the World)”。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王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治理研究員袁合,以及學院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學術活動,報告會由胡曉農院長主持。

胡曉農對Failler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其學術經歷及成就。袁合簡要介紹了藍色治理中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相關研究。報告會上,Failler教授從藍色經濟與治理切入,詳述海洋能源的多樣性,并以非洲沿海生態系統為例,探討藍色經濟的核心內涵及其相關產業。他提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是全球發展的戰略核心之一,并深入分析全球藍色治理的機遇與挑戰,強調生態安全與全球經濟、文化繁榮之間的密切聯系。

在互動環節中,Failler教授與在場師生就藍色經濟、氣候變化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會場氣氛友好熱烈。本次學術報告為學院師生搭建了一個探討藍色經濟政策及治理的高水平交流平臺,增進了大家對于該領域的深入了解。學院一直以來重視國際交流,積極促進與海外高校的高層次、多形式國際合作,努力開創開放辦學新局面。
Pierre Failler教授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治理主席及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藍色治理中心主任,專注于海洋漁業資源開發與治理、水產品貿易、氣候變化、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等研究領域。截至目前,他已在全球140多個國家開展科研活動,與50多個國家的100余所大學和研究中心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發表國際期刊論文200余篇,并主持完成50多個項目,研究經費累計超過5000萬美元,在英國、歐盟、北美、非洲和亞洲的多個研究委員會擔任科學評估專家。
撰稿:趙傳熙 編輯:張雅靜 編審: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