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至26日,第八屆全國教育博士論壇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全國高校300余名教育學科領域專家、高校校領導、研究生院院長和教育博士等,聚焦主題“中國式現代化與教育創新”,共話新時代教育博士高質量發展。
我校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劉曉彤老師受邀參加論壇,并作了“高校數字化學習空間:錨點定位、場域邏輯與建構路徑”主題報告。她指出,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不斷滲透到教育領域,以數字化轉型促進人類知識從“原子賦型”向“比特傳播”轉變、以數字化生存驅動人類學習從“棲居紙本”向“悠游網絡”嬗變已經成為時代命題的中心。在此背景上,她積極探索了未來高校數字化學習空間的特質定位與場域形態,為“身體缺場”的大學生找到集體想象的認同場所。這一空間具有分布式跨區域協作、具身沉浸高保真體驗、虛實共生數據驅動的學習活動特征,進而演變成數字技術重構物質空間的“分布式發生場”、現實情景融合虛擬空間的“具身式意義場”和虛實共生融入泛在空間的“交互式生活場”。同時,她基于情境創設、超域協同知識建構、反思評價三個學習階段重構了空間新樣態下的數字化探究學習模式,試圖為數字技術的學習應用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范式,為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贏得更多時空能動性。

本屆論壇由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華中師范大學承辦,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創歷史新高。專家學者們通過主旨報告、嘉賓論壇、專題論壇等多種形式,圍繞論壇主題與平行論壇的六個議題,從教育改革發展創新、教育博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教育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自2013年首屆“全國教育博士論壇”舉辦以來,該論壇已成功舉辦七屆,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提供了研討交流平臺。
撰稿:戚修瑜 編輯:張雅靜 編審: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