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結合工作實際,邀請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司繼偉以“學術研究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為題作學術講座,學院部分教師及2023級研究生參加講座。講座由學院副院長楊鵬主持。
司繼偉在講座中分享了學術研究中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等知識。首先,他從全球面臨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問題切入,強調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必要性。同時,結合具體案例,向師生們詳細解讀了何種行為屬于“科研不端行為”和“科研不當行為”,并介紹了科學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必須遵守的科研倫理與科研規范。他指出,作為一名研究者,需要具備底線思維,避免在研究中發生科學倫理問題。同時,針對如何恪守學術道德、養成良好學風,司繼偉提出了誠信品行等五點期望,他向老師們和同學們分享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信念,指出科研工作者在做研究時應持有并堅定這一信念。
最后,司繼偉同參會師生進一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通過此次講座,參會師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恪守學術道德,樹立良好學術風氣”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學院始終高度重視學術研究的科研道德與學風建設,通過主題講座、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開展系列學術道德教育活動,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
司繼偉,山東聊城陽谷人,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三級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碩士生導師、副院長。2002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獲基礎心理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學者張慶林教授。法國普羅旺斯大學(Université de Provence)暨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認知心理學實驗室國際訪問學者。主要學術兼職: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學習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推薦專家、美國心理協會(APS)會員、國際元認知協會(IAM)會員、數學認知與學習學會(MCLS)會員,兼任Psychophysiology、Brain Research、Brit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科學進展、數學教育學報等專業期刊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全國博士后科研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評審人。主要從事認知發展與學習、思維與決策、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等方向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數學認知、問題解決、元認知與自我調節、職業心理等。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兒童數學焦慮變化的個體-環境交互作用:基因-腦-行為研究”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迄今已在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Scientific Reports、Psychological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Current Psychology、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60篇,十余篇論文曾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小學教師減壓手冊》《青少年心理學》《創造性研究手冊》《心理學與教育》《教育心理學》等著作、教材十余部(含參編),曾獲得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重慶市社科優秀成果獎、山東省優秀社科成果獎、海南省優秀社科成果獎、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等獎勵,并榮獲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山東師范大學杰出青年、師德先進個人、優秀研究生導師等榮譽稱號。
撰稿:顧子貝 編輯:劉孟頔 編審: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