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應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和高等教育研究院邀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教授蒞臨我校,作了題為“大學形態多樣化的世界態勢與大學的發展路徑選擇”的主題講座。講座由高等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玲主持。山東省教育廳原巡視員宋承祥,濟南大學社科處、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和部分師生參加了講座活動。
劉寶存教授從“中世紀大學的產生與教學型大學的發端”“柏林大學的創立與研究型大學的興起”“戰后大學形態多樣化的世界態勢”及“普及化時代我國大學發展路徑的選擇”四個方面講解和追溯了歷史上從東西方古典大學至今世界大學形態的演變軌跡。劉寶存教授重點指出,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樣化要求、社會民主化的呼聲、適齡人口的擴大等因素對傳統大學發展形態和大學觀都造成挑戰;在政府、市場和大學三方相互作用下,當代大學發展形態呈現多樣化態勢,涌現出了應用科學大學、創業型大學、虛擬大學、全球性大學等諸多新的大學形態。對于這些新大學形態的內涵、職能、特征、辦學模式、未來走向等,劉寶存教授也分別進行了詳細闡釋。
最后,劉寶存教授對于我國大學現階段的發展路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他認為,每一所大學都應該追求卓越,但應目標定位清晰,錯位發展;每一所大學的辦學歷史、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辦學條件不同,應該選擇適合時代需求和自身特點的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大學形態與具體發展路徑;大學類型和形態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都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
大家紛紛表示,劉寶存教授的報告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極大拓展了大家的學術視野,為學院師生指明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撰稿:武航 編輯:趙華磊 編審:賈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