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學化工學院高中鋒副教授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夏帆教授、湖南大學柯國梁教授合作在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題為 “Enthalpy and entropy synergistic regulation–based programmable DNA motifs for biosensing and information encryption”的研究論文 (Science Advances, 2023, 9, eadf5868)。
基于DNA的人工信息學系統具有高密度、高精度、低成本、易合成和大規模并行計算等優勢,已初步實現了在信息加密、身份驗證和數字簽名等領域中的應用。然而,從化學熱力學的角度來看,這些DNA器件大多依賴于單一的焓調控模式,忽略了熵的影響,使得系統具有較大的能量波動窗口,導致性能難以預測并出現信息偏差。因此,開發一種精確可調的DNA器件用于信息加密至關重要。
受蛋白質內在無序折疊構型啟發,高中鋒副教授報道了一種熵與焓協同調控的pH響應型DNA motif器件,用于生物傳感和信息加密。通過改變莖環DNA的環上堿基個數,實現了分子熵的精確調節;通過改變莖上A+/C堿基錯配個數,實現了分子焓的精確調節。實驗探究了熵變和焓變協同調節機制,提出了DNA器件設計規則。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糖尿病患者臨床血樣檢測。進一步發展分子布爾邏輯計算系統,將體系的邏輯語言結合密碼學中非對稱信息加密策略,用于多種信息隱寫,實現了地理位置(“Maldives”)和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經典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存儲加密。這項工作促進了DNA納米材料未來在分析傳感、信息存儲、編碼和加密等領域的發展,在化學熱力學尺度上為精確調控DNA器件的響應特性提供了理論基礎。該項研究由濟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我校化學化工學院高中鋒副教授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夏帆教授、湖南大學柯國梁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上項目等資助。
高中鋒,西南大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后,現任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基于DNA納米技術、邏輯傳感與界面檢測。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 Nature Protocols, Chem,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PG Asia M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 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等發表SCI論文40余篇,申請專利3項,參編專著2部。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獲濟南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獲山東省循環經濟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現兼任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SCI雜志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 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Chemistry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分析試驗室》青年編委。
撰稿:高中鋒 編輯:趙華磊 編審:賈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