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2020級新生了解、適應和融入濟大,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9-11月,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兩個比例、實現兩個更多”學生工作理念,依托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設計劃校園文化品牌項目“新生夢想啟航工程”,面向全體2020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聚焦學生對美好大學生活的向往。
“前置教育+入校教育”,做到疫情防控與入學教育同步雙贏。一是在“濟大易班”平臺開辟2020級新生入學教育專題版塊,上傳原創制作的教育視頻和相關素材,內容涉及理想信念、學習規劃、志愿服務、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生活服務等方面,同時通過“濟大i學生”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相關內容,搶占始業教育先機。二是新生入校后,持續發揮新媒體平臺宣傳作用,邀請轄區派出所和安全管理處等安全教育專家統一錄制安全教育線上課程,新生在線學習并完成測試;同時組織《學生制度手冊》《學生紀律手冊》綜合考試,強化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三是將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嚴格落實于入學教育全過程,在前置教育部分新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視頻,幫助新生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技能和紀律要求,感受疫情大考中的國家響應和全民行動所彰顯出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溫度,引導新生強化制度認同、深化愛國主義。
“線上教育+線下教育”,做好紀律規矩教育與優良學風培育深度融合。一是持續擴展教育渠道,發揮網絡便捷性優勢,推動互聯網、大數據與入學教育深度融合,以“學工在線”網站、“濟大i學生”微信公眾號、濟大易班、學工微博、學工QQ五大網絡平臺為核心,以各二級學院新生群、官網和新媒體公眾號為延伸,以各級各類學生組織線上宣傳媒介為補充,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入學教育在線矩陣;通過“濟大i學生”微信公眾號接續發表新生數據系列推文對新生信息進行大數據統計與分析。二是持續深化“4210”入學教育體系,開展以“四個講清楚”為主要內容的13個“入學第一課”專題活動,黨委書記、院長、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專業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選取內容進行講授;以專家教授、知名學者、行業翹楚和輔導員組成的新生入學教育講師團講授《理想信念與青年責任擔當》《信仰與青春》等50余場次專題課。三是將“嚴管彰顯厚愛”理念貫穿入學教育全過程,以“觀看視頻+在線答題”的方式強化學習效果;將紀律教育和規矩教育納入“四個講清楚”,輔導員和班主任把校規校紀講透徹;在學生入校后的教育、管理和服務中嚴紀律、守規矩、抓規范、促養成,以對學生“嚴格”的管理彰顯出學校和老師濃濃的關愛。
“集中教育+延展教育”,做優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協同推進。一是進一步優化新生入學教育講師團結構布局,首次將大學生思政講師團納入教育團隊,讓學生用青年人的話語體系講述青年人的思政故事;圍繞“大學是什么”“為什么到大學來”“青年在大學里應當怎么做”學院領導老師為新生上好入學后第一堂思政課;錄制八個專題安全教育課程,由新生登錄濟大易班平臺在線學習并完成測試。二是在集中教育完成后的2個月內,以學院為主導開展延展教育,結合學科和專業特色,將教育融入課程學習、活動參與、網絡體驗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在面向全體本科生開展入學教育的基礎上,今年首次將全日制研究生、3+2專本貫通學生和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也納入入學教育體系,實現了對9930名2020級新生入學教育的全覆蓋。
“規定動作+自選動作”,做精學院主體與學校主導同頻共振。各學院和科研平臺在推進新生入學教育“做到位”的同時,發揮優勢和特長,凸顯自選活動“做出彩”。文學院開展“一封家書”活動,通過給家鄉的親人寫一封信,用最傳統質樸的方式將對思念之情、見聞感受和未來規劃傳至筆尖、寄給遠方;數學科學學院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開學典禮,通過組織全體新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外國語學院開展“專業啟航,師生面對面”系列教育,圍繞專業分流與建設來組織師生面對面,引導學生強化專業認知;土木建筑學院開展“學在濟大”學風建設系列活動,并陸續開展新生辯論賽、職業規劃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體育學院通過開展“啟明星”計劃之優秀校友導航講座,發揮朋輩榜樣引領作用;音樂學院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為學生實現職前職后一體化成為“四有”美育好老師打下堅實基礎。
新生入學教育是學生開啟美好大學新生活的第一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業生涯教育、校規校紀教育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載體,對深化思政教育實效、強化優良學風建設、優化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養成、服務學生成長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通過打造“新生夢想啟航工程”,聚焦學生對美好大學生活的向往,不斷強化專業、凝練內涵、創新路徑、擴展外延,為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責任、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撰稿:徐巖 編輯:張偉 編審:賈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