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上午,學校舉行2018-2019學年度宋健獎學金頒獎座談會。宋健獎學金評審委員會主任、學校黨委副書記張碩秋出席座談會,學校辦公室、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處)、教務處、研究生院、合作發展處、校團委等部門負責人,10名宋健獎學金獲得者參加座談會。評審委員會秘書、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賈海寧主持座談會。
合作發展處副處長景麗萍宣讀了表彰決定,介紹了宋健院士為母校設立獎學金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多年來對母校的關心和支持。同時希望獲獎的同學們能夠繼續努力,根植感恩之心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回饋母校和社會。
黨委副書記張碩秋為獲得宋健獎學金的10名同學頒發了榮譽證書,參加座談會的老師們向獲獎同學表達了祝賀和深情囑托。
座談會上,獲獎同學們表達了對宋健院士、學校和老師的感恩之情。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傳承宋健院士的精神,在擔當中歷練,在磨礪中成長。發揚“凡我在處,便是濟大”的精神風格,不辜負學校重托與期望,胸懷天下,為國棟梁,用行動和奮斗書寫無愧于新時代、無愧于濟大人的華彩篇章。
張碩秋副書記代表學校對獲獎學生表示熱烈祝賀,對默默耕耘、教書育人的教師們以及在每個崗位上為學生默默付出的教職員工表示感謝,對同學們在學校的全面發展感到欣慰,在疫情防控期間得到的成長感到自豪,并結合濟大校訓對獲獎學生提出希望:一是弘毅。同學們要有遠大的抱負,堅強執著的意志。新時代是“時代新人”追逐夢想的時代,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就必須努力奮斗。青年學生要在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二是博學。要樹立永遠學習、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作為濟大優秀學子,要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身修養,向“有字之書”學、向“無字之書”學,在實踐中學習和思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把理論的能量轉化為行動的力量,要學而知不足,做到博學多聞、見多識廣,做新時代“學問家”;三是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求真是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青年學生要自覺肩負起時代的使命,不為一時世風所惑,實事求是,心無旁騖,勤奮學習,以高潔的學品涵養高尚的人品,以良好的學風鍛造做人的風格;四是至善。追求真、善、美。做人做學問要探究事物的“真、善、美”,在一言一行中,積小善而成大德,點滴間見真善,成為高尚的人。
張碩秋副書記最后強調,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中“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道理,把個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之中,牢記校訓和濟大精神,不辜負宋健院士的期望,不辜負學校教師的期盼和父母的養育,健康成長,奉獻青春。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健博士是我國杰出的控制論專家,曾擔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等職務,1948年8月到濟南大學的前身華東工礦部工業學校學習,是濟南大學31萬余名畢業生的優秀代表。宋健院士對教育事業、對母校、對莘莘學子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濟南大學60周年校慶之際,捐出其“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80萬港元獎金,設立獎學金,獎勵優秀學生,支持母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宋健院士的義舉得到廣大校友的積極響應,校慶期間即收到河北省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四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同力水泥集團公司等校友所在單位及部分校友的近120萬元捐款。為弘揚老校友、著名科學家宋健院士愛校、榮校的光榮傳統,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年學生愛校、榮校、興校的凝聚力,繼續發揚“學在濟大”的濃厚氛圍,立志成才,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根據《濟南大學宋健獎學金評審表彰辦法》,學校于2009年設立宋健獎學金,獎學金金額為每生10000元人民幣,年度獎勵名額不超過10名。
撰稿:李春?! z影/編輯:張偉 編審:叢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