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2日,全國“兩會”在北京開幕。今年“兩會”的召開極不平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這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卻也是振奮精神、砥礪意志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
值此“兩會”召開之際,濟大師生心系國家社會發展,通過報紙、網絡、電視、新媒體等多種渠道熱切關注“兩會”,了解“兩會”政策動向,熱議政府工作報告。他們對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出的民族精神深感驕傲與自豪,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期待,師生們決心以實際行動把“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去。
安全管理處副處長何貴亮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不僅要立足現在,更要展望未來。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一定要提高政治覺悟,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兩會”精神,恪守職業道德規范,愛國愛黨,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引導青年學生樹立與黨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勇擔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引導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的奮斗、成才和國家發展需求結合起來,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放飛青春夢想,書寫人生華章。
商學院院長馮素玲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而是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圍繞抗疫、減稅降費、就業、金融、投資、消費、脫貧攻堅等推出一系列具體措施,充分展現黨和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實事求是的一貫立場。堅持民生導向,一定會讓市場主體的發展動能更強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強烈。
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郭英表示,初夏時節,全國人民期待的“兩會”在北京勝利召開了。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我倍感振奮、倍感欣喜、倍感自信。振奮的是經過全國人民戮力同心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欣喜的是在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面前,我國經濟表現出堅強韌性和巨大潛能;自信的是黨和國家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保證人民生活的各項有力舉措,給予我們新的美好期待。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將堅守住高校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黨和國家發展目標貢獻應有力量!
化學化工學院院長顏梅表示,今年是我們全面抗疫凝心聚力的一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起步之年。特殊時期的特殊兩會,意義非凡,過去的一年,我們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從容應對挑戰,奮力攻堅克難,取得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在科技改革方面,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著力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高校作為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主力軍,要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要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八大發展戰略需求,以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提供技術支撐。
化學化工學院鄭庚修教授認為,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報告中指出,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積極投身學校的高水平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建設,強化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將學??萍歼M步植入企業發展,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加強資源整合,創新產教融合方式,加快產學研融合的步伐,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貞翔認為,40年來最簡短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肯定國家在諸多困難和挑戰面前所取得成績的同時,更清醒的正視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指引著我們直面挑戰、堅定信心。報告中“六穩”、“六?!钡忍幪幷蔑@我們黨和國家對人民的厚愛,一切圍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努力。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基層管理者,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初心,帶領和團結全院師生勇于擔當、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努力提升學院建設水平和治理能力,實現專業和學科高質量發展,為學校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副院長陳功香表示,今天聆聽了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聽完之后心潮澎湃,備受感動。整個報告簡潔有力,文字樸實卻直擊人心,無論是政府的宏觀安排還是具體部署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要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讓教育資源惠及到每個孩子,讓他們都擁有更光明的未來,充分體現了政府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的決心。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取得預期目標,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勝利。
文化和旅游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成政說,認真聆聽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我感到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深切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報告直面疫情下的困難挑戰,實事求是,以民生為導向,彰顯了大國使命與擔當。作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繼續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兩個比例,實現兩個更多”的工作理念,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籌抓好“抗疫情”與“穩就業”工作,讓學生有更加美好光明的未來,為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文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2018級學生黃晶晶說,本次兩會深刻體現了“國家天下事,百姓身邊事”,聚焦之處大到公共衛生安全建設、民法典修改、2020年經濟工作部署、脫貧問題、環境保護問題等,小到個人就業就醫就學問題等,無一不與我們今后的發展和進步息息相關。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建言獻策,深度探討,以求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讓今后的工作更加利民、便民、惠民,真正做到以民為本,將人民放在心中。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王雪琴認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對外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表,38項指標任務均已完成。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增長6.1%,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9萬,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人數增加近40%,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一個個亮眼的數字,一件件工作的落實,一個個困難的解決,構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政府工作報告匯聚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重點,用切實的工作交上了國家發展的答卷,展現了全國人民的創造力與精神活力。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們要在奮斗中實現青春夢想,堅持不懈,不負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水利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1701班劉天宇同學說,我們大學生非常關心就業問題。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874萬,靈活就業人數在一億以上。對此,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緩繳政策,涉及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此外,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國家的這些政策給我們提供了更多機會和選擇。我們要抓住機遇,積極進取,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和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努力奮斗!
撰稿:陳敏 編輯:張偉 編審:叢曉峰